伴隨當代教育的革新與發展,學校基本建設不再僅滿足于“實用、經濟、美觀”的要求,更期待能與每所學校的個性文化實現有機融合。推動美麗學校建設,構建品質育人環境,日益成為各級學校內涵建設的重點,成為學校辦學提升的重要支撐點。
一、高品質學校文化的建設思路
1. 與學校特色一脈相承
學校文化的建設應圍繞學校特色開展整體設計。
環境文化的設計是學校表層文化,課程文化是學校的中層文化,理念文化才是學校的深層文化,應有整體化的建設方案。新建學校如何在短時間內體現學校文化,需要設計師從設計之初就站在校長層面梳理學校的特色化教育理念與育人目標等,站在整體的角度開展學校文化的策劃。
千篇一律的學校文化很難激勵學校師生卓越成長,應當結合學校自身的發展歷史與辦學特色, 打造個性化的文化基因。
除了從歷史中挖掘學校文化外,也可從學校本身的辦學特點開展建設,這對尚無太長歷史的新學校更具意義。
2. 與學校課程有機融合
在深入理解學校理念的基礎上,具體空間的文化建設應立足于學校課程。空間文化與課程的融合,不僅有利于提高空間的使用率,而且有利于課程的教學效果。上海市虹橋中學的“課程中心” 建設,依據學校特有的“自然筆記課程”,建造了多 種基礎型與創新型實驗室,包括自然筆記創新實 驗室、創意制作室、自然創意工坊、理化生基礎學 科實驗室、科學微電影創作室、光影創意工作室等。這些空間對該校自然筆記課程所特有的學習方式,起到了良好的支撐作用。
戶外文化空間同樣可以是學校課程的重要載體。把可資利用的景觀資源設計成為了兒童重要的課程 資源與探究學習區,極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參與 度,實現了將教室所學的內容與大自然的現實素材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促進了學生興趣的培養。
3. 服務師生個性化需求
教學方法的變革,引起了學習空間的變革;相應地,學習空間的變革也推動著教學方法的轉變。 一棟好的建筑、一間好的教室,需要滿足師生的個性化需求。
一所學校的文化建設要重視師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重視空間的開放性與展示性。上海市虹橋中學陳紅波校長指出,該校“課程中心”一樓的每間實驗室,高度重視開放性,都與校園植物園直接相連,學生推開門就可以進入大自然進行觀察學 習。同時,重視空間建設的文化展示性,虹橋中學在校園中設置了隨時隨處的展示空間,為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提供充分機會,激發了他們的自信心和榮譽感。只有關注學生的本質需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空間里真正的主人,才能打造出有溫度、人性化的學習空間。
沈陽大學趙海濤教授指出,教室微環境的建 設也應具備個性。“沒有兩間教室是完全一樣 的。”教室的基本功能不僅是讓學生有安全感、促進師生間交流,還應凸顯該班孩子的個性化需求。從細節上說,教室里桌椅的擺放、墻面和地面的設計,都應取決于師生交流的需求,這些細節也會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和質量產生影響。
4. 倡導面向未來的建設
當今科技發展迅猛,學校文化建設必須要具有前瞻性,要善于借助科技手段提升育人環境,構建面向未來的學習空間。桑德爾教授指出,現代科技創新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環境,進而變革了工作理念,這種巨大的轉變促使了教育改革,學校的教 學方法與教學環境也應同步革新以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他認為未來學校的室內設計,應該更加注重合作空間、獨立思考空間、溝通交流空間和激發創造力的空間文化建設。
確實,教育理念的創新與科技的發展,傳統的教室空間日漸無法有效滿足師生的高品質學習需要。北京師范大學的江豐光和陳慧,對該校教七樓五層教室的改造進行了研究,將其設計成為了師生的未來學習體驗中心,包括互動討論教室、分組互動學習教室、教師教育實訓教室、國際遠程協作教室、未來學習探索實習教室、互動教學案例教室和移動學習教室等七間不同功能的新型態教 室,以鮮活的案例為面向未來的教室空間文化建設提供了諸多新的思想與技術。
二、高品質學校文化的建設策略
1. 注重系統規劃
在學校文化建設的準備階段,應當率先確立學校文化的主線條,進行系統規劃。學校文化建設缺乏系統規劃,可能導致兩種后果,一種是片面建設學校文化,沒有兼顧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方方面面;另一種是前期學校文化的 頂層設計不夠系統,導致學校辦學理念體系各自為政、胡拼亂湊甚至自相矛盾。
學校的辦學理念文化是學校環境文化的核心與靈魂,環境文化建設必須依托學校理念展開,并豐富和彰顯辦學理念。因此,各個學校文化建設之初,首先應當廓清學校的文化理念,挖掘學校各方的需求,進行系統化的整體規劃,爾后分步實施。
2. 發揮校長空間領導力
未來需要大力重視校長的空間領導力建設。目前學校文化建設中,校長對學校的空間領導存在缺位。隨著現代學校制度的 推進,校長的行政領導力、課程領導力、教學領導力等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但是,校長對學校空間建設的領導力尚未引起足夠重視。一所學校的 文化建設若缺少校長的核心引領,不僅難以形成 有品牌、獨具一格的學校文化,而且易導致學校空間育人效能的低下。邵興江指出,發揮校長的空間 領導力,需要校長深度參與學校的規劃與設計,并善于利用與整合學校空間。通過校長對學校空間建設的引領,營造學校文化氛圍,促進學生成長,提高教學質量。
3. 建立規劃共同體
學校文化建設不僅要發揮校長的空間領導力,更應該調動學校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設計師、校長、師生共同參與進來,組建規劃共同體,形成建設合力。學校文化不但要體現學校本身的理念價值,而且應該凸顯師生的特點。所以,學校文化建設,一方面要彰顯師生的興趣,另一方面要起 到增強師生信心的作用,讓師生對學校文化有認同感與自豪感。設計師從設計之 初就要站在校長層面梳理學校的教育理念,甚至 對所在區域家長、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對校長、師生的了解,才有可能打造出符合本校特質的學校文化。
作者:邵興江 周嘉穎 葉晴
邵興江:浙江大學 副教授,教育學博士。